“老爷,你应卯要迟了。”杜氏提醒。
“咳,我该出门了,时儿你也别晚了,不然挨了先生板子可没话说了。”
“时儿省得。”
父子俩分头出门,衙门就在一条街外,房子越不耐烦上下马车琐碎,通常会有衙里的典吏或主簿跟着,安步到衙门,至于书院位在城西,房时就不得不乘车了。
“荇儿,咱们也进去,娘瞧瞧找块什么样的布料给你做书袋,你喜欢什么料子?”目送家中的男人出门去了,娘儿俩一同往里走。
杜氏拉着房荇的小手,嘴里叨念着要让婆子上街,去给她买一些明日要用的描红册和习字本子,当然,笔墨纸砚也不能少。
“啊!”房荇突然使劲的朝自己脑门“啪”的给了自己一下。
“你这又是想到什么了?”
“我还有件事儿忘了和爹说去。”她转身想追出去。
“什么事这么急,非得现在说不可?”杜氏可没见过女儿这么性急的样子。
房荇眼睛眨也不眨的瞅着杜氏的脸,这事儿,和娘说得通吗?
“荇儿除了识字,也想学点拳脚工夫。”她摇晃小身子,行动娇憨可爱,一张雪白娇嫩的小脸玉雪可人。
杜氏慢慢蹲下来,眼里有些不解。“可是想好了才说的?拳脚工夫和识字不一样,很辛苦的。”
房荇稍稍停了下,发现娘亲正专注的看着她,而且温柔的笑着,让人觉得就算将心里所有的秘密都说出来也无所谓……她郑重的颔首。
她这辈子是多出来的,要是可以,那种随心所欲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没有羁绊、没有束缚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,但是,她不能,她不能将家人摆在自己的后面。
何况,拿强身健体为由,一向疼爱孩子的爹娘也会比较容易同意她的说法,若明摆着说她想学拳脚工夫是为了未雨绸缪,要守护家里的人,恐怕只会招来嘲笑。
“荇儿的身体好像不太好,老是叫娘操心,荇儿想,若是可以学一点拳脚工夫,会不会以后就不用常常吃药了,娘,荇儿好怕那个药味儿。”她吐着丁香小舌,表情可爱又生动。
“等你爹下衙回来,娘会和你爹提,不过,娘可不敢保证你爹会同意。”房家不是武将出身,文官通常重文轻武,房荇如果是个男子练武防身倒也无妨,可她是个官家小姐,动刀动枪的要是传了出去成何体统。
一个十岁大的孩子,正是贪睡懵懂的年纪,哪来这种好学的精神?
“谢谢娘,荇儿就知道娘最好了!”她亲昵的揽着杜氏的手臂,又蹦又跳的和母亲一同进了院子。
第2章(1)
要知道一个地方官将地方治理的好不好,看百姓穿着,观察他们脸上的神情是开朗多还是忧郁多,基本上就能了解的差不多了。
房荇打起马车的窗帘,毫无障碍的东张西望,马车从铜雀巷子出来,行经几家深宅大户的深深庭墙,转进大街,街上行走的,有衣着光鲜的人,有简单布衣短褐打扮的人,但不管平民还是出身富贵,均衣着干净整齐,看起来生气盎然,路上居然看不见一个乞丐。
看起来爹就像娘说的,是个勤政爱民的县太爷,常常左手赚来的薪俸,右手就贴补了出去,也因为这样东贴补一点,西贴补一点,几年下来竟是没能攒上什么银子,两袖清风不说,她和哥哥也算得上是官家小姐和少爷吧,身边却也没什么伺候的人。
因为心态转换,很多上辈子或许对她来说不可或缺的东西,都已经不再重要了,她想要的已经不一样。
所以有没有仆佣,根本无所谓。
她回过神来看着街道房舍,这些店铺商家,模模糊糊的轮廓,重温一遍,都好像带着似曾相识的记忆,房荇嘴角露出一抹苦笑,带着两份记忆,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陌生,又很怀念。
膝上摊着一本论语的房时,睐着妹妹半张镶着金灿灿阳光的小脸蛋,越看越奇怪,她那一对小爪子抓在窗棂上,乌溜溜的眼珠带着沧桑和一点他不是很懂的东西,妹妹明明还小上他几岁,一个这么小的孩子,为什么会流露那种不合年龄的悲伤?
对,就是悲伤。
“荇儿,你在看什么?”他的口气带着自己也不明白的急。
“大街好多的人。”她眼睛弯弯的说道,脸上哪还有半点沉重。
“过几日书院休沐,哥哥带你上街逛逛可好?”看着一团孩子气的房荇,方才定是他看花了眼。
“好,荇儿要吃上次哥哥买的焦圈糖包。”
“好,你能吃多少就给你买多少。”房时笑出一口漂亮白牙。
“哥哥在马车上看书,头不晕吗?”房时是好学生,无论在哪,不忘一书在手,但他不是死读书的那种书呆子,凡事不知变通,在她看来,他那一肚子的墨水,同年纪的人已经很难望其项背。
这也难怪,科考,考得好得可以当官,普通的话可以当吏,再不济,谋个私塾先生的活也是有的,科考对房时这样的官宦子弟来说,老爹的官职不世袭,就算是儿子也得靠自己的本事才能获得前程,不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怎么行。
“习惯了。”
“哥哥不要太常在马车里看书,伤眼睛。”
她这是在关心他呢,房时笑得温文清浅。
“我方才说的那些注意事项,你可都听明白了?”
“明白,要听夫子的话,凡事不可强出头,去书院是为了做学问,不要与人吵架生事。”她本来想说她这么小,谁会与她过不去,但继而一想,房时和她说这些,还告诉她书院里哪些人不能惹,虽说只点了一二,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她好,世事难料,既是出门,小心不要给爹娘、哥哥添麻烦是对的。
“乖。”房时摸摸她软软的发丝,手下觉得很舒服,眼中笑意更盛。
河晏书院占地颇大,前头一座大楼坊,进进出出的人各个神情倨傲,华丽的马车争奇斗艳,主子披金戴玉,相互斗富,连书僮也都一副以貌取人、鼻孔朝天的样子。
当这些人看见房家朴素的马车,身着翟纹青衣,身长玉立的房时从普通马车下来,许多学生只觉眼睛一亮,接着瞧见他反身,从马车里抱出一个小姑娘。
那小姑娘身穿一袭牙白细罗纱,自己提着书袋,众人眼中的惊诧顿时转为莞尔。
“罗叔,你回去吧,下学时再来接我和姑娘。”他拍了下马车,向车夫说道。
“是。”
房时也不和那些人打招呼,牵着妹妹的手走向另外一条铺有青石板的路,那是书院讲书还有山长歇息与准备教材所在。
“涤心堂”里,房时让人通报以后,见到了山长,然后把手中的推荐书和束修一并递给侍童。
山长是知道房时的,也知道他的父亲何人,他接过侍童递过来的荐书,看了房荇几眼,见她年纪小小,从进屋至今,表情一点变化也没有,不亚于兄长的沉着稳重,又见她一身素衣,姿态谦恭,更多了几分欢喜。
书院的衣着并没有一定规范,只要求洁净,但是能来书院上课的学生,家境又岂会平凡,官家子弟虽是不多,大部分是家底丰厚的商贾之流,学生多注重外表,攀比蔚然成风,心态未免无法放在课业上面,他也不讳言现下学子读书就是为了科举,纯粹求学问的人几乎没有,但这并无不可对人言,要兼善天下,没有仕途,哪来其它。
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“学生房荇见过山长。”
“房时是你哥哥?”
“是。”
“多大了?”
“十岁。”
“可会写字?”
“哥哥教过我描红来着,一天十个大字,写不好会挨瞪。”
“都读了哪些书?”山长忍不住笑意多了些。
“三字经、千字文。”这些都是大实话,她识字不多,看的书真的只有三字经,倒能背得熟透,《女诫》则是所有大历朝女子非要读的书,那书里叫女子谨言慎行,谨小慎微,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,要女子守贞殉节……但是,将《女诫》、《女四书》读得熟烂于胸又如何,被这些歪理束住手脚,默默居在深闺里,无声的活着,无声的死去,她的上辈子做得还不够好吗?人心要变,你做得再好也是错,对这一世的她来说,但求轻松自在,无愧于心。
“背一段《千字文》给老夫听听。”
房荇也不紧张,张口即来,“天地玄黄,宇宙洪荒,日月盈昃,辰宿列张,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,闰余成岁,律吕调阳,云腾致雨……”
山长摸摸自己的胡子,听她一字不漏、抑扬顿挫的背着,觉得着实是个可造之材,又训勉了她几句,便让房时带她出去。
房时毕恭毕敬的行礼退下,带着房荇往学舍走。
书院的学舍分三等,分别是蒙、起、明。蒙是幼儿初学,起是像房时这样未参加过童生试的学子,明则是等待府试的学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