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共二十四两银子揣进怀里,杨山是澈底踏实了。
俗话说,钱是男人腰。荷包鼓了,腰板必然就直了。
杨山直接去粮食铺子里给小女儿买了十斤她常念叨的粳米,又去银楼给大女儿买了一对银丁香,甚至还上烧鸡铺子,给大儿子送了几两碎银以备不时之需,最后才兴冲冲的回家。
杨杏儿欢喜的直接把银丁香戴上,杨柳儿则麻利的淘米蒸饭,再炒上两个小菜、热一碗老酒,慰劳辛苦的父亲。
等到杨山要去老林河还车时,杨柳儿想起当日依依不舍嘱咐她过去小住的外祖母,就拾掇了一块羊肉、半布袋细面,还有方才剩下的两块尺头,跳上车去走亲戚了。
一到外祖家,陈老太太一见外孙女带着吃喝布料来看望她,乐得眼睛都眯在一处,翻箱倒柜找了几块不知藏了多久的点心全给了她,还撵儿媳和孙媳去炒菜做饭。
而杨山不放心家里只有大女儿一个,闲话几句就匆匆赶回去,留下杨柳儿抱着陈老太太撒娇,偶尔逗逗表兄家里的两个奶娃娃,日子很是悠闲了。
第二日,进城做工的陈大舅和陈二舅也带着表兄们回来了,陈氏本就是家里的小么女,一直得父母兄长疼爱,如今早早过世,陈家人就把所有疼爱都转到杨柳儿这个体弱又娇憨的外甥女身上,恨不得掏心挖肺的宠着她,因此当杨柳儿开口求舅舅们过几日帮杨家修个地窖时,陈大舅和陈二舅几乎是立刻应了下来。
杨柳儿知道舅舅们没听出这地窖的不同,但她也不多说,到时候干起活来自然就清楚了。肥水不落外人田,外祖母一家待她好,以此作为回报,最是合适不过。
杨柳儿在陈家足足住了七八日,帮着两个嫂子给小外甥、外甥女缝了新衣衫,又给外祖母绣了一条抹额,最后算着杨诚休沐的日子到了,她才拾掇东西回家去。
陈二舅舍不得外甥女自己赶路,特意喊儿子大槐推了小独轮车送杨柳儿回去。
杨杏儿这几日心里惦记小妹,几乎日日都要在院门口张望一会,好不容易盼到小妹回来,欢喜至极,招待表兄吃了一顿好饭,又包了几个面饼让他带回去给孩子解馋。
大槐推辞了几句,但见表妹给的诚心,也就接过去告辞了。
一回到家,杨柳儿跑去窑洞上面的地里同父亲闲话几句,回房后就马不停蹄开始画图、数银子,准备开始她的蓄水窖计划了。
杨杏儿进屋看小妹正写写画画,不像招灾惹祸的模样,也就没多管,继续去打理菜园。
杨家的财政大权一直都握在杨柳儿手里,这若是说出去,怕是人人都觉得奇怪。
陈氏不在了,家里大事总要杨山这个家主说了算,但偏偏杨柳儿先前折腾出的汽水摊子为家里做了大贡献,平日又很财迷,杨山一见小女儿抓着银子,一脸笑咪咪的模样,就心甘情愿把收入上缴了,而杨诚和杨志也不可能同小妹争抢,杨杏儿更是只要小妹不生病,别的都随她折腾,反正银子越折腾越多,所以杨柳儿这个杨家老么就诡异的当家作主了。
蓄水窖工程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只是青砖、石板加在一处要花费好几两银子,这个杨柳儿倒是不心疼,有了迷雾山这个聚宝盆,家里三五年内都不会断了进项,但有一个技术问题却着实把她难住了。
前世她在甘肃等地游玩,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还真研究过人家的蓄水窖,大抵也能模仿下来,但这个时空没有水泥,如何防渗漏就成了大问题,总不能好不容易收集到一些雨水,转眼就渗进地底去了吧。,
杨柳儿在家里转来转去,又拉着父亲和姊姊问了好久,到底也没想到办法,索性扔到脑后不管了,等着杨诚回来时,再看看他这读书人有没有办法。
可惜,好不容易盼到休沐日,杨诚早早回来了,但他对这个问题依旧束手无策,反而是再次厚着脸皮上门的连君轩笑着说他许是有办法解决。
这话一出,杨柳儿立刻忘了先前坑过人家的事,又是端茶倒水,又是炖肉蒸饭,那个殷勤劲惹得杨家人都是既好笑又脸红。
连君轩吃饱喝足,终究不敢惹毛了这个古怪丫头,同杨山打了一声招呼,与杨柳儿抱起一个陶罐就一起出了门。
杨山还以为他们要进城,也没多注意,哪里想到两人绕过院子又上了迷雾山。
杨柳儿跟在连君轩后面,想起当日他的狼狈模样,忍不住道:“上次同我阿爹上山可是碰到不少毒蛇,你这次可不要又中招了。”
连君轩被戳中了痛脚,立时从高贵公子变回毛头小子,瞪眼反驳道:“你还想不想修土窖了?”
“想,当然想。”闻言,杨柳儿吐吐舌头,赶紧岔开话道:“你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渗水的大麻烦?难道山上有什么特殊的黏土?”
连君轩踢开脚下一节枯树枝,倒也没吊她胃口,爽快应道:“不是黏土,是一种树汁。有一次我不小心沾到身上,回家后发现干透的树汁把衣衫黏到一处,剪也剪不开。今日听你一说,才想起这东西许会合你的心意。”
“当真?”杨柳儿一听,心中猜测着这树汁同胶水或许有些相似成分,若是取些回家,多试验几次想必真能达到自己的要求。
这般想着她脚下就走的越发快了,甚至不时回身催促连君轩,惹得他又好气又好笑。
连君轩所说那种怪树在迷雾山上并不多,最近的一棵也邻近墓群了,两人好不容易赶到怪树下,割了树皮取出乳白色的树汁,再回到杨家时已经是午后了,待匆匆吃了一口饭,连同好奇的杨诚和杨杏儿一起,四人就琢磨开了。
半坛树汁分了四碗,一碗拌了黄土,一碗拌了木屑,一碗拌了普通砂石,最后一碗拌了生石灰,分别趁着湿润抹在几块石板上,然后放到炽热的太阳下暴晒,不到两刻钟,就得到四块硬梆梆的泥板子。
杨柳儿心急,亲自动手实验,最后欣喜的发现,树汁拌石灰的那块最结实光滑,若是用来抹石板缝隙,绝对不会渗水,而且石灰还有一定的消毒作用,简直再合适不过。
其实杨诚和杨杏儿也不太明白杨柳儿在折腾什么,但见她欢喜也就撩开手了,只有连君轩一直陪着杨柳儿旁边,解决防渗漏只是第一步,如何收集雨水还是个大问题。
杨家住的是老式的窑洞,说好听叫古朴原生态,难听一点就是土窑。风大的时候,外边刮黄沙,屋顶掉细土,有时候杨山从田里回来,路过自家窑洞顶上,咚咚的脚步声都惹得杨柳儿担心窑洞会垮塌。
这次修建蓄水窖,她就琢磨着要在自家地盘上收集雨水,这样就需要一个光滑干净的屋顶和院子,自然,修缮窑洞也要一同进行。
晚饭桌上,杨柳儿提出这件大事,原本还怕父亲不同意,没想到他却一口应了下来,还意气风发的决定,不但上窑和下窑要大修,还得再挖一口宽敞的偏窑,毕竟杨志就要到了成亲的年纪,提前准备住处是应该的。
杨柳儿得了父亲的大力支持,胆子越发大了,熬夜重新画了图纸,旧窑里抹墙吊棚顶、换新门窗,院子地面也是清一色的石板,稍稍倾斜一定的角度,到时候雨水能直接流进蓄水窖,还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干净。
连君轩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,不时提些意见,倒让杨柳儿对他的聪明才智倍觉惊艳,于是先前那点不算矛盾的小过节,自然而然在这样的通力合作中散掉了。
可万事起头难,即便杨柳儿思虑的很周到,照目前的情况来看,他们还不能立刻开工。
第十一章 养家糊口的难处(1)
第二日杨诚和连君轩回书院去了,杨柳儿就随着上山打猎的杨山去找怪树割树汁。不过两三次,杨山的药材和毛皮又卖了三十几两银子,她的树汁也收集足够了。
这一日,杨山亲自去了一趟陈家,又送了些吃食用物,末了同陈大舅和陈二舅说起修土窑洞的事。
陈家两兄弟自然鼎力相助,正好城里的活计也做的差不多了,就拍着胸脯说过两日就带着儿子们上门帮忙。
杨山满意而归,又马不停蹄的带着杨柳儿进城采买青砖、石板、木料和各色杂物,忙得是热火朝天。
杨诚和连君轩惦记家里这个古怪的工程,碰巧先生夜里赏昙花染了风寒,两人便借机请假回家,刚好自家正忙得暴土扬尘。
陈家老少五个都做了许多年的泥水匠,请回的两个木匠也是熟手,前一日就把三口旧窑洞的门窗换了,棚顶也吊好了,待墙壁刷上白色石灰,糊好雨过天青色的新窗纸,就算大功告成。
窑洞的改变可不是一般的大,若说以前是人间,如今就是在天堂了。